木黑网 > 杂谈 > 正文

​越战最小烈士顾克路:双腿断裂仍炸毁敌堡,父母读其遗书一夜白头

2023-12-10 03:03 来源:木黑网 点击:

越战最小烈士顾克路:双腿断裂仍炸毁敌堡,父母读其遗书一夜白头

17岁这个风华正茂的年纪,我们在做什么?

大多数青春年少的孩子们正坐在教室里读书,为改变命运的高考努力着,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顾克路烈士

这是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的17岁。

在36年前的1985年,也有一位17岁的少年。

和我们一样勾画着未来的蓝图,可是为了祖国他壮烈牺牲了,悲壮地倒在了中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山战场上。

他就是中越自卫反击战中年纪最小的烈士——顾克路。

一、“祖国有难,我辈义不容辞”

顾克路1968年出生于山东邹城的一个普通农家。

他的父亲顾天金是抗美援朝老兵,在朝鲜血战3年立下很多战功,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功臣。

顾天金为人低调,在战争结束后就回到了家乡,当过党支部书记和面粉厂的修理工,后来靠打铁维持生活,从来都没有麻烦过国家一次。

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是顾天金一直教育儿子不能人穷志短,要是没有共产党救中国,老百姓根本就没有太平日子可以过,做人要有大志向,在清贫中磨练意志,将来做一个有益于党和人民的人。

顾克路父亲顾天金

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顾克路从小就坚定了当兵的志向,认识他的人都说:

“这孩子长得圆圆脸,笑起来有两个可爱的小酒窝,露出两颗好看的小虎牙,你问他长大了想干什么,他保准说自己要当兵。”

当兵的机会如约而至。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这场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的自卫反击战。

第二个阶段是中国撤军之后,越南反扑,两军在中越边境进行拉锯战,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1989年。

1984年,我军为了清除在云南老山和者阴山盘踞的越南军队,抽调各部队轮番作战,展开“两山轮战”。

这个时候顾克路正在读书,父亲顾天金觉得“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所以毅然决然地把儿子送去参军。

中越自卫反击战战场

部队首长看到顾克路年纪不大,不想让他这么早当兵,顾天金就谎称儿子已经21岁了,符合征兵的年龄。

顾克路也对领导“死缠烂打”:“过去的孩子十几岁都扛枪打仗了,他们都不怕死,我也不怕。”

领导拗不过这个执着的孩子,只能同意他参军。

顾克路入伍后被分配到了陆军第67军199师第596团“双大功7连”,这是一支历史悠久的队伍。

7连一代代战士在数十年的革命战争中断头洒血,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开国大典上第一个通过天安门接受毛主席的检阅。

自己能够加入这样光荣的队伍,顾克路感到无比的荣幸,他在心里暗暗发誓:

一定不辜负7连的浴血荣光,像所有先辈一样冲锋在前,把青春奉献给祖国。

中越自卫反击战中的战士

“国家有难,我辈义不容辞”,秉承着这样忠诚的信念,顾克路在参军两个月后就跟随部队奔赴老山前线作战,参加了著名的5.31大战。

这场战争从5月24日开始,双方激战了十多天,伤亡十分惨重。

在5月31日夺取1153高地的战斗中,3排排长力战而死,临死前他看着敌人不断地靠近阵地,眼里满是杀气。

顾克路看到这悲壮的一幕,带领几名战士组成加强小组,冒着炮火一路隐蔽,终于到达了1153高地,协助战士们打退了敌人,守住了这片排长用生命捍卫的土地。

在之后几个月的战斗中,顾克路都表现得相当出色,每次打仗都冲锋在前,抱着必死的决心为国而战。

虽然他只有17岁,但是他身上的能量一点都不输于大人,敢打硬仗恶仗,是军中人人称赞的小英雄。

“双大功七连”战士合影

平时训练的时候,顾克路也从来不偷懒,不管什么训练项目他都比别人多练一会。

有时候双手磨出血,脚底磨出泡,顾克路也毫不在乎,他说一切训练都是为了国家的需要,哪怕流血也要完成。

二、“我很年轻,但如果国家需要我献出生命,我将毫不犹豫的把鲜血洒尽”

因为作战英勇,顾克路在1985年10月被批准入党。

这年11月底,部队接到了上级“拔除968高地敌人火力点”的命令,双大功7连担任此次战斗的主攻任务,需要组织一支突击队作为全连先锋。

顾克路当时只有17岁,连长考虑到他年纪太小,就把他送到了预备队。

可顾克路对于这个安排很不满意,他多次找到连长软磨硬泡,人家都不打算让他加入突击队。

连长甚至对他发了大火:“突击队随时就会牺牲,不是闹着玩的,你赶紧走吧。”

即便是连长下了“逐客令”,顾克路也没有放弃,他找到了担任突击队队长的副连长孙兆群,坚决表示他要加入突击队。

副连长孙兆群

一开始孙兆群的态度也很坚决,说什么都不肯要他,觉得他年纪太小不能去那么危险的地方。

可顾克路这次是铁了心要加入突击队,他对孙兆群声泪俱下地说:

“好连长,我知道你害怕我打仗死了,可是在祖国的挑衅面前,为了连队的荣誉,哪怕这是个送死的机会,你也要把这个机会让给我。”

孙兆群最终被这个17岁的娃娃说服了,他再也无法拒绝17岁的顾克路眼里那种坚定的光芒,批准顾克路成为52名突击队员之一。

11月30日,突击队潜伏在越军占领的高地下面,整整潜伏了两天两夜之后,顾克路等人终于在12月2日等到了向968高地进攻的命令。

突击队分三个梯队,从左侧直插敌人占领的603和604主峰,顺利地拔除了这两个敌军火力点,向下一个高地主峰进攻。

上将许世友

然而当顾克路等人冲上高地后,却被背后突如其来的火力打懵了。

原来狡猾的敌人狗急跳墙,在高地上设置了“倒打火力点”,刹那间雨点一般的子弹和手雷倾泻而来,突击队的好几个战士都倒下了。

在队伍最后面的顾克路看到了背后的火力点,这个时候他的右腿已经中了四枪,伤口不断地往外渗血,痛得他直冒冷汗。

顾克路没有跟随大家一起冲锋,而是用布条把腿上的伤口勒住,然后扛起爆破筒匍匐前进,顺利地捣毁了背后的倒打火力点。

随着几名越军被炸上了天,顾克路正准备向前方进攻的时候,突然敌人扔出的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了。

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英雄之墓

战后顾克路的副班长郑智学哭着对副连长孙兆群说:“连长,炮弹把他炸起了三四米高,他的左腿直接被炸飞了,比他的人炸起来的还高,他被炸起来之后重重的又落到了地上,下半身几乎已经被炸掉了。”

这样的疼痛我们难以想象,当时顾克路身体高位都被炸掉,可以说每一处器官都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可是他却解下了身上的橡皮管子,紧紧地扎住了血肉模糊的断腿,因为他看到前方还有一个敌人的暗堡。

顾克路本来可以选择向后爬,后方就有战地医护人员,能把他送回去救治。

可是为了队伍能顺利攻上高地,国家能永远不受外敌入侵,他用肘部的力量艰难爬行着,拖着冲锋枪和两颗手雷,一点一点的接近了敌人的暗堡。

正在全神贯注盯着前方的敌人,没有想到此时此刻一个身受重伤、满身是血的年轻人已经近在咫尺。

最后的时刻,顾克路拼尽全力把两颗手雷扔进了暗堡,然后他觉得自己的意识马上就要消失了,意识彻底模糊之前他把冲锋枪的枪口对准了暗堡的洞口,双手死死的握住了扳机。

者阴山战场原址

在山上浴血奋战的同志们,都听到了一串很长很长的开枪声,他们明白正常人开枪是不会持续这么久的,顾克路一定是在临死之前紧紧的扣住了扳机,带着暗堡里所有的敌人同归于尽了。

攻上968阵地的战友们,发现了顾克路的尸体。

大家看到顾克路就保持着射击的姿势,双手已经焊在了扳机上,三个战士合力才把他的手从扳机上挪开。

他的双眼还对敌人怒目而视,双腿已经被炸得流不出血,只能看到被烧焦的黑色的肉附着在白色的腿骨上。

他的嘴巴里塞满了黑色的泥土,和血混在一起。可想而知顾克路当时承受了多大的痛苦才死去。

战士们痛哭流涕,把这个17岁就为国捐躯的孩子放进了棺材里,那是他们在打仗之前就已经准备好的。

副连长孙兆群则愤怒地说:“战士们,高地上所有的敌人,一个也不许放过,不抓俘虏,全部杀光。”

越战老兵杨启良

在之后的战斗中,敌军被杀红了眼的我军战士吓破了胆,他们被杀得只有抱头鼠窜的份儿,毫无还手之力。

战场上越军的胳膊腿被不断地炸飞,那是7连战士在为惨死的顾克路报仇。

三、我们不会忘记

战争结束后,大家找到了顾克路生前的一段录音,在打仗之前,每个人都给家里写了一封遗书,顾克路留下的是一段录音:

“青春是美好的,生命是可贵的,我,一个17岁的青年,向往未来,热爱生活,现在我还很年轻,我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还有许多美好的憧憬,但如果祖国需要我献出生命,我将毫不犹豫的把鲜血洒尽!”

这段录音被写成文字给全连阅读,所有人读过后都泪如雨下。

这个孩子才只有17岁,就把自己最好的年华留在了边陲,他用鲜血染红了国家的疆土。

每当我们站在五星红旗下的时候,都要记得有这样一群人,曾用鲜血捍卫国家尊严。

顾克路烈士之墓

战后顾克路被追记一等功,革命烈士称号。

当父亲顾天金和母亲庄凤云的读过儿子的遗书后,他们一夜之间白了头发。

母亲更是想到儿子惨烈的死状就忍不住痛哭,天长日久把眼睛都哭瞎了。

顾天金强忍丧子之痛,参加了儿子的葬礼,在葬礼上他从抚恤金里拿出了200块钱,替儿子交了最后一次党费。

不久之后他又把小儿子顾克安送去参军,从此再也没有向国家提出任何请求。

副连长孙兆群在1986年回家的时候,母亲对他说:“儿啊,那些孩子跟着你去打仗,他们牺牲了,你活着回来了,你可别忘了,人家活着的爹妈哪个都想自己的儿啊。”

孙兆群庄重地站起来,表示他永远都是那些战士们父母的儿子。

从1986年开始,孙兆群担负起了突击队牺牲的十六名战士的责任,尽心竭力地照顾他们的父母,给老人养老送终。

这其中就有顾克路的父母,2020年5月顾天金去世,享年87岁。

孙兆群和烈士父亲

从1921建党,到后来的北伐战争、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十年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印战争、中苏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有无数的烈士牺牲在不同的战场上,他们流血牺牲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让祖国变得更强大。

结语

1937年淞沪会战时,国民党第18军14师参谋长郭汝瑰被师长霍揆彰任命为42旅代理旅长,率领全旅8000人固守南北塘口。

在日军数十架飞机的狂轰滥炸下,他们坚守阵地7天7夜,最后一刻郭汝瑰给霍揆彰写下了一封绝笔信:

“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郭汝瑰

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我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死去,才能让郭汝瑰写下如此感天动地的绝命书。

如今山河无恙,我们不知道所有烈士的名字,只能从影视剧和书本上的只言片语,去了解像顾克路这样千千万万的烈士遗志。

一个人不论是生是死,如果他碌碌无为,或是作恶多端,那么他终究会被世人厌弃,遗忘在历史的尘埃里。

可烈士为国而死,哪怕再过千年万年,哪怕我们并不能完全知道他们的名字,只要还有人记得他们,记得他们对这个国家的贡献,他们就永远活着。

淞沪会战

“只要你记得我,我就活着,如果有一天你来到了我战斗过的地方,有微风拂面,山花烂漫,那就是我回来见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