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黑网 > 杂谈 > 正文

​苏联农业集体化化

2024-11-19 06:53 来源:木黑网 点击:

苏联农业集体化化

三、农业集体化

在推进国家工业化的同时,苏联也开始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重要的生产资料公有化。

背景:

(1)新经济政策初期,苏联在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方面采取自愿的原则。1927年底,苏联发生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2)斯大林担心农业问题影响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因而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把分散的小农户转变为公共耕种制为基础的联合起来的国营农庄,以实现机械化的集约耕种。

农业集体化初期

1,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农村工作》的决议,决定开展农业集体化。集体化方针的确立。在农业集体化开展初期,斯大林还是主张逐步展开的,但是随着工业化迅速推进,对粮食和其他各种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多跟不上工业化的发展,出现粮食短缺问题,斯大林认为加速集体化是解决工业化用量和其他农产品采购问题的根本途径,所以主张建立起大规模的机械化的集体农庄和农场据此他就提出了全盘实现农业集体化方针。

农业集体化全盘发展

1,1929年11月,斯大林发表《大转变的一年》,标志着农业集体化发展成为“全盘集体化”运动。

2,1930年联共(布)中央通过《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国家帮助集体农庄建设的办法》的决议,农业集体化蓬勃发展。

(1)把全国分为3类地区,要求在三年内分别完成集体化。规定要在1930年秋和不迟于1931年春,在北高加索、伏尔加河中下游全部实现集体化。

(2)现阶段集体农庄的主要形式:土地使用权和生产资料公有的农业劳动组合。

(3)规定对富农由限制政策变为消灭政策。

3,1932年底,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已占全国总农户的60%以上,集体农庄的耕地面积已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

4,1933年1月,联共(布)中央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

影响:1,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实现,完成了对传统农业的深刻改造,使苏联的农业从个体经济变为集体经济,为苏联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也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牺牲农业支持工业发展(工农业剪刀差)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布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公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推进主要是从实现工业化的现实需要出发的。由于对农业改造和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农业集体化带有急于求成的因素,就不可避免的出现违反自愿原则、忽视农民利益、过多的采用行政命令手段等问题,伤害了农民的积极性,对后来的农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