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黑网 > 杂谈 > 正文

​自体软骨隆鼻后遗症 自体骨还是假体?年轻女子隆鼻频现后遗症 直言“不敢照镜

2023-12-18 14:14 来源:木黑网 点击:

自体软骨隆鼻后遗症 自体骨还是假体?年轻女子隆鼻频现后遗症 直言“不敢照镜子”

图说:李小姐的鼻尖一直红肿 采访对象供图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今年2月,经朋友介绍,26岁的李小姐来到沪上一家医美机构做鼻综合整形,希望用自身的肋软骨隆鼻。哪知道,这家机构玩起了“调包之术”,不仅悄悄把假体植入鼻中,还装模作样划了患者的腰部一刀,企图“自证”为自体骨。当出现排异反应后,李小姐与这家医美机构展开了长达半年的医患纠纷交涉……

鼻尖红肿疼痛

今年2月13日,李小姐来到闵行区申虹路上的上海轻熙医疗美容门诊部面诊,做隆鼻手术和面部填充,总花费4.5万元。李小姐选择了肋软骨隆鼻,即切除自身的肋骨放入鼻中,而非假体。她回忆,在抽血、心电图和拍片检查后,医生表示“肋骨有钙化”,不适合做肋骨隆鼻手术,推荐异体骨植入。“我明确表明不是自体的接受不了,那就不做了。”李小姐说,面对她的坚持,随后院方的一位王姓医生找她谈话,“他告知我还有小部分可以截取做手术,我同意了。”

2月16日,李小姐的“自体软骨隆鼻”手术完成。3天后,她离院回家。谁知,做完手术仅一周,她的鼻尖就开始红肿,并且持续了半年未消。

记者见到李小姐时,她的鼻尖至今还红红的,脸部两颊同样伴有红血丝,皮肤略显粗糙。“现在不能碰鼻头,一碰就痛,感觉特别紧绷。”李小姐还说,手术后的4个月里,鼻孔老是出血,期间一直打消炎针、吃消炎药也没有好转。“我后来都不敢照镜子了,而且尽量不出门。” 李小姐向记者诉苦,不仅自己的鼻子没有变得更加娇小、挺拔,隆鼻手术还使得她的皮肤愈加敏感,现在脸上不能涂任何化妆品,只能擦拭保湿类的护肤品。

图说:上海轻熙医疗植入医疗器械使用登记表 新民晚报记者 夏韵 摄

最终假体植入

据李小姐陈述,在4月份左右,她起了疑心:“我的鼻尖植入的到底是什么材料?是自体肋软骨还是异体骨?”手术后,李小姐反复向上海轻熙医疗美容门诊部问询,但对方均回答,肋骨肯定取了,鼻子里确是患者自身的肋骨。

李小姐没有轻信该医美机构的话。之后的几个月里,她前往上海另外3家公办医院拍片,“医生说我的肋骨没有被截取过。”记者从李小姐出示的闵行区中心医院CT报告单上看到,诊断认为,“两侧肋骨骨皮质连续、光整,未见明显骨折透亮线影,骨结构清晰”。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5月份,李小姐向院方索取病历本,没想到,她拿到的却是一份“异体骨隆鼻”的病历。看着自己病历上的“异体骨”三个字,李小姐十分吃惊。“我当时说只接受自体肋骨的。”此外,李小姐还疑惑,既然是异体骨,那为何肋骨处还要开一刀?“肋骨开刀算怎么回事?! ”李小姐表示,针对这一关键问题,院方从不明确解释,态度含糊。据了解,此前,李小姐向闵行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双方曾试图商讨后续赔偿等问题,但协商失败。

医生“记不清楚”

8月下旬,记者致电上海轻熙医疗美容门诊部核实情况。该门诊部相关负责人王先生回应,根据调阅病历,李小姐鼻中植入的确实为异体骨。至于患者为何会出现鼻尖红肿难消的情况,王先生认为,这是手术后的正常反应,如果患者对现状不满意,目前院方也答应再为李小姐安排一次修复手术。

记者追问,李小姐要求为自体骨,为何院方自作主张,使用了假体?对此,上海轻熙医疗美容门诊部的王先生没有正面回应记者的问题,一味强调自己并非当事医生,并称“患者肋骨有钙化点”,试图转移话题。“用了假体,为什么还要给患者肋骨开刀?”面对记者的质疑,这位王先生竟表示,经调查,当事医生也已经不记得李小姐就诊的具体情况了,所以上述关键问题无从谈起。

电话最后,上海轻熙医疗美容门诊部表态,院方现在可以为李小姐做一次修复手术作为补偿,但做了修复就没有经济赔偿了,这二者间只能“二选一”。

“我怎么还敢在他们家做修复?肯定是去其他地方的。”9月4日,李小姐告诉记者,她的诉求很简单,希望这家医美机构全额退还手术费4.5万元,同时承担她的修复手术费用。“做这个手术我真是后悔死了!鼻子没做小,现在看起来还比以前大。”说及此,李小姐追悔莫及。

新民晚报记者 夏韵 钱绿明

【律师观点】

“这是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刘健一认为,涉事医疗美容门诊部在从事诊疗活动中,应当及时说明病情和相关医疗措施,并明确告知患者手术将带来的种种风险。如果医疗机构没有尽到上述义务,从而给患者带来损害,理应承担赔偿责任。

刘健一提醒,针对后续维权,在医患双方有签署合同的前提下,患者一方应保留好书面合同,丢失合同往往会对患者维护正当权益不利。随着近年来整形美容人数的增多,类似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他表示,当下不少医美机构存在过度宣传、不规范经营等问题,“过分夸大医疗美容效果。但实际上,可能一些医疗行为没有把控好风险,导致最终没有达到承诺的效果。”刘健一说,医疗机构应尊重患者对自身病情、手术风险的知情权,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建议患者首先向当地医调委申请调解,若调解不成的,之后可以通过法律诉讼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