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黑网 > 杂谈 > 正文

​乙醇(“酒精”是一级致癌物?为何人类无法抵抗酒精带来的快感?)

2024-01-18 20:39 来源:木黑网 点击:

乙醇(“酒精”是一级致癌物?为何人类无法抵抗酒精带来的快感?)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酒,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希腊文明的“酒神崇拜”到中国的“酒文化”,酒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但酒精对于人体有着一定的破坏作用,这也是世界的公认的事实,2007年它被列入了一级致癌物的名录中。人类不利于人体健康的东西,为何会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不可缺少的东西?

酒究竟是什么?

提起酒,大众并不陌生。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对于酒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我国的商周时期,我国的先祖就已经有酿酒、饮酒的传统。

作为世界最早的酿酒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酒系的发源地,中国人对于酒已经从一般的食用,上升为精神层面。

在诗人眼中,它是灵感的源泉;在将军的眼中,它是军旅苦寒的慰藉;在失意之人的眼中,它是忘却烦恼的灵丹妙药。在祭祖、宴客等多种场合,我们都可以看到酒的身影。

不仅在东方,在西方人的眼中,酒也有着不同的价值和意义。古希腊时期,人们将崇尚自由、追求人性的“酒神文化”发展到了极致,这一传统延续到古罗马时期,甚至影响了整个欧洲后续的酒业的发展。

中世纪的欧洲,卫生情况堪忧,加上瘟疫的肆虐,城市中的水带有致命的细菌,因此人们就习惯饮用酒来替代水。

由于不同制取方式,北欧以及中欧形成了以麦子酿造的啤酒,而南欧地区的人们可以种植葡萄、苹果等果物,他们自然也形成酿造酒类饮品的绝佳原材料。世界两大酒类由此诞生。

根据文献显示,在欧洲漫长的中世纪中,上到达官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饮酒成为了人们的每日必要之事。甚至在当时的城市街巷里头,随处可见醉汉倒地的场景。

悠久的“酒文化”也催生了多种酒类的诞生,根据酒制取方式,一般的粮食、水果或者是淀粉类含糖的物质,均可以发酵制成含有乙醇(酒精)的饮品。

由于如此简单的制作方式,酒也衍生出了五花八门的各式各类的,如白酒、红酒、啤酒等多种酒类。

尽管他们在外表上有所不同,到那时所予予人们的感受几乎是相同的。

几乎所有沉迷于酒的人们对于酒的评价都是,带来愉快、精神上的放松等体验。这与酒精对我们人体的作用有关,在你痛饮的过程中,它也正在深刻的影响着你的身体。

一级致癌物——酒精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酒精列入一类致癌物的名单中。

早在此前,世界各国的研究机构,就已经认定人在饮用酒精超过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导致身体机能受损,加剧癌症的爆发,特别是在口腔、咽喉、食管、胃等部位的癌症,发生的风险更大。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显示,如果一个人每日的饮酒量达到了50克以上,他患上癌症的风险将会是一般人的2-3倍。

此外,研究中科研人员还发现,酒精对于人体影响是多方面的,除却可能引发癌症,在罹患心血管疾病、精神类疾病的病患中,不少人有着一定程度的酒精依赖。

要了解酒精对人体的伤害,我们首先就应该了解一下酒精进入人体后,给人体带来怎样的影响?酒的主要成为为乙醇,对人体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也是它。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当他进入人体后,人体各个器官、系统都会它进行相应的新陈代谢活动。

乙醇脱氢酶大量的存在于人体的器官肝脏中,肝脏也成为了人体代谢酒精的关键力量。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乙醇就变化为乙醛。

受到乙醛的影响,部分人会出现“上脸”的情况,而乙醛对于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需要借助乙醛脱氢酶,将乙醛进一步划分为乙酸,乙酸进一步的分解,变成二氧化碳和水,随着人体的呼吸、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

到这里,整个酒精对人体的影响已经基本代谢完毕。如果这一过程能够顺利完成,那么酒精对于人体将不会产生过大的影响。

但是,尽管人体能够自我保护,将有害物质一步步分解,但是如果量超过一定水平,这些有害的物质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分解并排出体外。

研究显示,如果酒精超过一定的浓度,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就无法及时的将乙醛转化为乙酸,没有转化的乙醛将会游走于人体各个器官、细胞之间,受到乙醛刺激后的细胞,癌变风险大大增加。

对于酒对人体的伤害,人类历史上很早就已经有所了解。我国的药方中,特别酿造的解酒方子,提出了小酌怡情,大饮伤身等说法。

不少国家甚至出台了一系列的强硬政策,以解决酒精依赖的问题,例如前苏联,为了防止人民因沉迷酒事,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曾执行数年的严格禁酒令。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于酒精对人体的伤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但为何人类就无法抗拒,酒精所带来的快感呢?

醉猴假说

屡教不改的酒精依赖者,严惩之下屡禁不止的酒驾问题,无数因酒误事的案例,但酒同海洛因、尼古丁等毒品一样被列入世界五大成瘾性物质之中。

为何明知酒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人类却难以抗拒酒。对此科学家们展开一系列的研究,研究显示对于饮酒的习惯,似乎已经深深的铭刻在我国人类的DNA之中。

2000年,生物学家罗伯特 · 达德利提出了知名的“醉猴假说”理论。

理论显示,人类的祖先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和地球生态变化,所产生的诸如粮食短缺问题,形成一种特别的异变。这种异变起初只是为了应对发酵后食物食用问题,但是酒精作为一种发酵类食物,开始渐渐刻入我们的DNA之中。

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对没有产生突变基因的猴子灌入酒精后发现,他们更容易发生醉酒或者酒精中毒的情况,在这样意识不清醒的情况,其寻找食物的热情开始下降,并且陷入危险的境地。这样的状况,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下,是无法生存和进化的。

有意思的是,我们人类不仅进化出了具有代谢酒精的基因,即乙醇脱氧酶,这让我们可以轻松的享受到发酵后的食物,同时在一定量的控制下,不会把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这样进化的原理,也符合适者生存的达尔文进化论。

这一理论揭示人类为何离不开酒精的缘故,在最新的研究证据展示上,英国某个野外研究机构发现,和人类近缘的大猩猩在自然环境下,也会偏爱某些含酒精的饮品。当然他们不同于我们人类,具有酿酒的技艺,他们更多是食用在过分成熟后的果子上,所形成含有乙醇的饮料。

2008年,某一研究机构在对马来西亚懒猴的生活习性研究后发现,当地的懒猴特别偏爱一种棕榈树的花蕾。后调查显示,该花蕾已经处于发酵后状态,其平均酒精的含量在0.6%至3.8%之间。

这样的酒精度数,和我们市面上部分含酒精的饮品部分持平。

根据此前科研显示,猴类在没有进化出相关基因序列,可能会产生醉酒问题。但是事实证明,这群马拉西亚懒猴,并没有任何的醉酒的表现,甚至非常乐意去汲取这些已经发酵的花蜜。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酒精给动物所带来了一定的愉悦感,让这些动物开始有意识的选择这类带有酒精的食物。

同时,在饮用酒后,他们并不会发生醉酒的情况,这也为他们的偏爱打下了基础。这些证据都表明了,和动物一样,我们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已经修炼出具有饮用酒的能力,并且深深的印入了我们的身体之中。特别是乙醇脱氢酶4,其在酒精的代谢过程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

通过对灵长类动物的蛋白质基因测序后发现,该种特定遗传密码在不同物种上,得到了不同的表现。而正是由于这一异变,使得乙醇的代谢提升了40倍。

酒量能不能锻炼

在当代社会中,酒文化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交际的重要内容,应酬、饭局上,酒也扮演着关键角色。不少人反应,能否通过锻炼提升酒量呢?事实上,对于能否饮酒,我们主要取决于对酒精的代谢程度以及饮酒人自身的心理承担能力。

如果“醉猴理论”成立的话,那么我们能否饮酒就取决于我们人体中所有含有的乙醛脱氢酶。乙醛脱氢酶属于基因部分,是我们天生或者说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它的多寡当然也取决于基因。在现实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人可以千杯不醉,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可以快速的将酒精代谢掉。因此想要锻炼酒量,这样的方式显然不可能。

但是能否饮酒还包含了心理因素,通过长期的锻炼,降低对酒精的敏感度,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也能够提升自己的酒量。

当然,随着相关科学研究的发现,乙醛脱氢酶相关药物也在研制,不少人可以通过外部摄入的方式,提升自己的降解酒精的水平。这样也不失为一种良好提升酒量的方法。

在不少中西医的眼里,适量的饮酒对于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美容养颜等具有这样的作用。无论酒精如何,但凡事都讲究适量。在一定量内摄入,切忌贪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