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黑网 > 杂谈 > 正文

​士是什么意思

2023-05-27 02:47 来源:木黑网 点击:

士是什么意思

士是什么意思

孔子以来,中国历史上就产生了一个独特的“士”阶层,延续二千五百余年,至今流风余韵未绝。“士”志于道,追求君子、圣人人格,某种意义上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承载者。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儒家中的“士”人,就是传统士人在儒家哲学的熏陶下产生的,是士人精神品格与传统儒家人生哲学的完美结合。

他们以儒家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士文化,其人生哲学是积极进取的。

首先,推重知识,推崇理性。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儒士既要学思结合,又要将知识触类旁通。只顾学习,不思考,学习和个人行为步调不一致,不将所学知识用于追求真理,而仅把知识当作热中名利的工具。

这些行为,与儒士的人格形象和价值追求相违背。

其次,高尚的人格情操,以及道德风范。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只有小人才会长戚戚,君子永远是坦荡荡的。君子以仁为本,内外同步,内省无疚,道德心灵的光辉不断散发出来,不受外界所影响,因此他能做到心宽体胖,精神舒畅愉悦。

儒士是诸多道德要求的承载者和体现者,是理想道德的化身。

当子路问孔子怎样做君子时,孔子回答说,“修己以敬”,再进一步就是“修己以安人”,再进一步就是“修己以安百姓”。(《论语》)。这就是儒家德行的“内圣外王”。

儒士在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完美的结合,体现在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高尚的道德风范。

正因儒士这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价值追求,才使其得到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崇与人民大众的敬重。

再次,思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

在游学各国时,孔子屡次遇到这样的隐者。他们对现实社会已经完全失望,因此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论语》)避世而居。

实际上,孔子对他们是有很多认同的,比如世道衰微,道不可行。不过,孔子与这些隐者不同,他有一颗仁爱之心。

在孔子眼中,正是仁爱之心让他不能置天下国家于不顾,尽管世道衰微,道不可行,仍仆仆奔驰旅途,以天下为己任。因此他才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论语》)

总之,孔子作为一个士人,开私学,培养有知识、有抱负的士人。

才有后来的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诸侯各国。

汉武帝时期的儒士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学说,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作出不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