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黑网 > 杂谈 > 正文

​商鞅为什么被处死(商鞅变法是什么时期)

2023-10-24 03:03 来源:木黑网 点击:

商鞅为什么被处死(商鞅变法是什么时期)

秦惠文王嬴驷是秦孝公的儿子,历史也被称为秦惠王,战国时期秦国的知名国君,在位26年。他有两个儿子做了秦王,即秦武王嬴荡(也称秦武烈王、秦悼武王)和秦昭襄王嬴稷(一称秦昭王)。他还有个非常出了名的老婆,即宣太后芈八子(秦昭王的生母)。他十九岁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还改“公”称“王”,成为秦国第一个称王者。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看来秦惠王应该是个牛人,可他既然继承了商鞅的变法新政,又为什么将商鞅给车裂了呢?这要从商鞅变法之初说起。

商鞅为什么被处死(商鞅变法是什么时期)

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初期,甘龙、杜挚等为代表的旧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或明或暗地反对新法,法令推行困难重重。当时嬴驷在做太子,曾一度触犯了禁条,这恰是对秦国推行新法的一种现实考验。于是商鞅对秦孝公说:“法令行不通在于宫室贵族的干扰。国君果真要实行法治,就要先从太子(这件事)开始。太子不能受墨刑,就用墨刑(劓刑,即挖去鼻梁)处罚他的师傅。”商鞅的建议得到了孝公的支持。太子嬴驷的老师太子傅(首傅)正是秦孝公的兄长公子虔(嬴虔)。当时,法令便畅行无阻了,秦国越治越好,但却得罪了太子,动摇了太子傅及旧贵族等既得者的利益。

公子虔劓刑后“闭门八年不出”,可见此事对公子虔是是何等创伤。等到秦孝公去世,太子登位,一想起当年受罚之事就很不高兴。加之这时商鞅威望极高,家家户户都“只知商君之法”,惠文王对商鞅有所顾忌,公子虔等一帮人就乘机捏造谣言说商鞅造反,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秦惠王派人捉拿商鞅,商鞅四处流亡,“作法自毙”却无人可收容,最终发动邑兵攻打郑县失败,身死当场。商鞅死后,其尸首被带回咸阳,被施以车裂之刑并诛灭其族。

商鞅为什么被处死(商鞅变法是什么时期)

然而,商鞅虽然被诛灭,但秦惠文王对商鞅的新法却是全盘给予了继承,直至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秦朝仍然不曾断续。究其原因,在于商鞅的“变法”顺应了历史的大势,也是时代的选择。春秋战国时期,是分封制崩溃和中央集权制确立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原有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于是出现了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社会也开始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新兴的靠军功起家的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又出现了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的要求,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改革、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

商鞅为什么被处死(商鞅变法是什么时期)

其实在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山东大国。秦孝公和商鞅励精图治,以超前的视野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选择了变法。由于秦孝公与商鞅君臣合力,使得秦国变法比其他各国更坚决更彻底。商鞅之变法,在封建制度建立和保障上,从国家层面给予了顶层设计。新兴的地主阶级像雨后春笋般壮大,使得秦国奴隶制迅速走向瓦解,大批的奴隶得到了解放,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自此,使秦国向封建社会过渡中,始终走在了山东六国的前列。

商鞅为什么被处死(商鞅变法是什么时期)

纵横家张仪像

秦惠王不仅能慧眼识珠、任贤用能、甄拔人才。更重要的还是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方向,只有商鞅的“新法”才能使社会完全去“奴隶制”。因此,他将商鞅新法这个“王道”确定为强秦的既定方针。虽“诛鞅”但“不废法”,为“商法强秦”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那么秦惠文王又为什么非要诛杀这个对大秦有功的商鞅的呢?有人说,是因为商鞅在变法之初惩罚过那时的太子及老师,接下了“梁子”,如今太子做了国君,当然要来报复商鞅。是这样吗?假若如此,作为历史上的明主,秦惠文王会是这般胸襟!还有人说,商鞅功高盖主,居功自傲,想要谋反所以被秦惠文王诛杀灭族。恐怕也并非如此,这只是想除掉商鞅的一种借口而已。笔者认为,秦惠文王之所以除掉商鞅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商鞅为什么被处死(商鞅变法是什么时期)

张仪的风度

第一,君主为缓解国内政治矛盾,商鞅做了替罪羔羊。其实,秦惠王诛灭商鞅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变法本身。前面说了,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是国家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其主要特点是新旧阶级的更替。原来的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将会被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农民所代替。很明显,商鞅的变法严重危及到了奴隶主旧贵族的根本利益。他们起初是设法抵制或阻挠变法,到后来成为对当政者和政治精英们的怨恨,最终转变为政治矛盾。为了缓解秦帝国的内部矛盾,秦惠王选择了“牺牲”商鞅,便借商鞅谋反将商鞅车裂而死,来平息旧贵族的怨恨。

事实上,秦惠王的除掉商鞅的做法,还真的起到了安抚秦国贵族的效果,有效转移了部分矛盾,缓解了反对者对新法的“冲击力”。秦惠文王在除掉商鞅后,以商鞅造反查无实证,公子虔和公孙贾纯属陷害为由,顺手除掉了二人及其大量党羽。而商君新法也被继续沿用,秦惠王此举从一定意义上也算保护了商君之法,正可谓“商鞅虽死,其法犹存”。

第二,商鞅变法的历史使命完成,与新主的新政不相适应。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秦惠文王在位期间,大批能臣造就了惠文王时代新的辉煌,也反映了秦惠文王的识人驭人的本领。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的使命已经成功,秦国的法治建设已基本完成,秦国的旧制度也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也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此时的商鞅对于新君而言,说“功高盖主”一点也不为过。因此作为政治强人的秦惠文王即位后,第一个政治对手便是大名鼎鼎的商鞅了。

当时独掌大权的商鞅的存在,反而成了秦国改革成果的最大威胁。秦国的法治建设要靠强力完成的,也就是商鞅所说的“霸术”,而君主制度下的法的象征也只能是君主,商鞅的悲剧根源也就在这里。此时的商鞅对秦惠文王而言已没有了价值,否则还会成为政治障碍,况且象商鞅这种能人,秦国不用,也必然不能为别国所用。所以,商鞅的结局在秦惠王即位之日就已注定了。

我们从秦惠文王执政期间的举措就可以看出,重用张仪“连横”破“合纵”,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点。对张仪,秦惠王赢驷求之,试之,任之,信之。在秦与到列国间复杂的邦交斗争中,多次逆转危势,击溃五国灭秦之兵。继孝公用商鞅之后谱写了又一页君臣合璧华彩篇章。倘若商鞅还在,那秦惠文王的政治主张还会如此吗?历史已经给予了准确的回答。你认可这种说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