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黑网 > 杂谈 > 正文

​小暑的民间风俗(小暑的寓意和象征)

2023-09-07 22:58 来源:木黑网 点击:

小暑的民间风俗(小暑的寓意和象征)

小暑的民间风俗(小暑的寓意和象征)

1.斗蟋蟀

《周书》中有云:“小暑之日温风至,后五日蟋蟀居壁,后五日鹰乃学习。”所谓的温风,指的就是热浪,并没有影响到树木的生长。“牵肠挂肚,悲伤凄婉。”蟋蟀在古代被称作“促织”,当我们听到它的叫声时,通常会对辛苦的织女产生一种悲伤。

2.晾干字画等物品

小暑恰好与“天贶节”在6月6日重叠,根据历史记载,这一节是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开始。“贶”的意思是“赐”,意思是上天的恩典。这也是为什么宋朝的皇帝会到伏天给大臣们吃“冰麨”、“炒面”的原因,所以才有了这个节日的名字。民间还有:晾干字画,晾衣服等风俗。据说这种太阳出来后,能消除湿冷、湿冷、发霉、生虫。因此有句话叫:“六月六日,太阳晒得红彤彤的绿叶”。

3.“进汤饼”和“吃炒面”

过去有个风俗叫“六月六日,吃炒面”。这是从古代六月伏这天吃面演变而来的。至晚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艺术已经成为一种艺术。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六月伏,有面点,以辟邪。”这表明,在魏晋以后,六月的伏天,已经有了“辟恶”的明确规定。

小暑的寓意和代表

小暑的美好寓意和象征是天气炎热但是还没有到最热,这时候代表着夏天即将来临,也代表着庄稼将要获得。取其意,人能在炎热的天气里,将身上的灰尘挥发掉,就像是泡在了热水里一样。小暑虽然不是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可是紧随其后的则是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小暑的气候特征

小暑以后,江淮地区的梅雨陆续告一段落,而太平洋带来的东南季风雨季则在淮河和秦岭北边的大片区域,出现了明显的增加和集中的情况。小暑前后是中国南部大部分地区的雷雨高峰期。

雷暴是伴随着强风、暴雨和冰雹而发生的一种浓烈的气候现象,它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灾祸。华南东部地区在小暑以后,因为副高频繁地影响,将出现连续的晴朗和高温,进而开始了一段时间的干旱阶段。这种东干西湿的气候特征,是中国南部多数地区所特有的。

扩展阅读

这个习俗主要流传在徐州一带,到了小暑,可以吃点羊肉,如同民间讲的“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暑羊,指的是小暑、大暑要吃羊肉,吃羊肉的方式不固定,但大多数都是做的羊肉汤。

民间有小暑节气“吃鲜”的习俗。记得多吃营养丰富的时令蔬菜,为家人清热解火。黄瓜、冬瓜、茄子、丝瓜等蔬菜不仅营养丰富,还是补水消暑的好食材。

嫁女儿收彩礼,那是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民间风俗,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可是有些人却歪曲民间习俗,用嫁女儿来发财。

在民间的风俗里面,大年初一到初四,都不适合倒垃圾,因为古人把垃圾比做财,而倒垃圾就成了散财,现在到了正月初五,一切的风俗和禁忌就应该破除了,所以初五就叫做“破五”